300余畝油葵喜豐收,常寧市巷坪村收獲致富美景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錢輝 記者王倩雯報道 田間地頭秋色濃,百畝油葵話秋實。近日,記者走進常寧市洋泉鎮巷坪村的油葵種植基地里,300余畝油葵進入采收期,成熟的花盤朵朵顆粒飽滿,在陽光下黝黑誘人。割花盤、裝筐、挑運……數十名村民穿梭在田間,正有序采收油葵,一陣陣歡聲笑語,十分熱鬧。
“你看這個葵花盤比我的臉還要大,葵花籽顆顆飽滿,今年可是豐收嘍!”正在采收油葵的一位村民打趣地說道。一車又一車的油葵花盤被運到加工廠,堆成一座座小山,幾名工人輪番上陣,脫粒機開足馬力,不一會的工夫,葵花籽就被整整齊齊地晾在一旁。
“受前期強降雨、后期天旱的影響,今年油葵在一定程度上減產,但總體還算不錯,預計能收4萬斤籽,產油2萬余斤。按目前的市場價格估算,收益大概在40萬元上下。”巷坪村黨支部書記鄧成青介紹。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近年來,巷坪村以黨建為引領,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探索發展農旅一體化產業,為鄉村旅游增添新亮點,為百姓增收開辟新途徑。油葵種植就是該村鄉村振興的產業之一。
據了解,油葵具有種植投入少、易管理、生長周期短、產量穩定,與種植花生、黃豆等農作物相比,不僅能增美,畝均還能增收上千元。當前巷坪村的油葵進入了采收期,村民們積極投入到油葵采摘,忙得不亦樂乎。而就在今年年初,大部分村民還對種植油葵持觀望態度。
“之前這片地只有少部分村民拿來種花生、黃豆和臍橙,其他的都是撂荒,里面長滿了雜草,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我們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并以免費發放種子和包銷等方式都沒能調起大家的積極性。”鄧成青笑著說。
為解決這一現狀,村兩委決定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龍頭,實施土地資源整合,打造優質油葵基地,既保證了耕地的使用,同時也為鄉村增添了一道風景,還能為村民帶來旅游收益。說干就干,4月底,村兩委干部帶領村民冒雨將300余畝地全部種上了油葵苗。7月初,油葵花開,基地游客絡繹不絕,帶動當地餐飲民宿、特色農產品銷售及村民務工,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油葵花開的時候,我們村里的車子排了好幾里路長,地里也全是游客,我們的農家樂更是客滿為患,飯都煮不贏!”說起油葵花開時的盛景,葵花山莊白經理高興地說。
油葵種植項目不僅給當地帶來了“風”景,也為當地農戶帶了“錢”景。“看到老百姓的笑臉,我們產業興旺的信心更足了,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政策宣傳、技術推廣和銷售服務,讓葵花成為老百姓的幸福花,讓廣大群眾從鄉村振興的觀望者到參與者,最后變成受益者,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紅火。”鄧成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