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為2559公里農村道路發放“身份證”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唐之軻報道 近日,衡陽市基本完成農村公路路網優化調整工作,農村公路新增納入交通統計年報里程2559公里,2025年農村公路納入年報總里程達2.05萬公里,剩余年報外自建道路備選庫里程達1.17萬公里。
交通統計年報是由國家和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按年度編制并公開發布的官方報告,對于已納入年報的農村公路,其養護資金由部、省兩級下達,未納入統計年報的農村道路,所需資金由縣、鄉、村自行籌措解決,納入了年報的農村公路就好比擁有官方“身份證”,道路管養有了堅實保障。

本次路網優化調整工作對全市農村公路年報庫內道路及附屬設施開展全方位核查和數據修正,將其中失真路、重復路、砂石路、等外路、懸掛路段、城市化道路等“六大類”不符合要求的問題農村公路從年報庫內調出,并從自建道路普查成果數據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路線納入農村公路年報范圍,對擬調入統計年報的自建道路的數據和補充文件逐條進行篩選和確認。
作為我省今年的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工作之一,農村公路路網優化調整工作綜合考慮市州內各縣市區的經濟發展、路況水平、群眾出行和產業運輸等因素,在省明確的3萬公里增補里程內進行合理分配,衡陽市分配里程為2559公里。衡陽市根據所轄12個縣市區的農村公路路網密度、2024年省養護考評結果、優良中等路率、自建道路里程等測算因素,同時考慮縣市區往年示范創建成果,進一步制定農村公路路網優化調整規模分配方案,科學、合理分配縣市區調整里程。

農村公路作為連接城鄉的“毛細血管”,是服務“三農”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其暢通與效能直接關系農民福祉、產業興旺與城鄉融合進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衡陽市本次合理優化、調整農村公路路網,將逐步解決農村公路管好、護好短板問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十五五”交通發展規劃打下堅實基礎,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好交通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