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水滔滔永向前——耒陽市郵政分公司伍家村支局發展記略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李無我報道 初秋時節,筆者來到耒陽市黃市鎮,這里地處耒陽南部山區,南面與郴州市永興縣接壤。這次走進黃市鎮,目的是完成“衡陽郵政走四方”最后一站“南行記”的采訪任務。
1986年6月,從部隊退役后筆者就被分配到此當了一名鄉郵員,開啟了長達6年的鄉郵歲月,留下許多美好的青春記憶。在這里,筆者先是跑了黃泥江和沈家灣兩條步班郵路,就是靠兩條腿沿途走路給客戶投遞郵件和報刊。當時,這里叫耒陽市郵電局伍家村支局,如今是耒陽市郵政分公司伍家村支局。在筆者眼中,歷經近40年的變遷,環境與條件都比當年強了許多,營業廳也是幾經改造升級,給人一種社會進步、時光飛逝的感覺。
曾經風光無限
20世紀80年代,電信業還遠遠不如現在發達,寫信是人們最主要的通信方式,高端人群才會選擇發電報、打電話。除了讀書,訂閱報刊也還是人們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
當時的伍家村支局是耒陽市郵電局最大的農村支局,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礦山支局,因為主要是為湖南省白沙礦務局和新生煤礦提供郵電服務的。當年,為確保沿線煤礦挖掘的煤炭能夠及時外運外銷,這兩個單位聯合在這里修建了一條地方鐵路——永耒鐵路。那時候,伍家村支局管轄鐵路沿線珠璣灘、白山坪、工農、紅衛、周家坳、覺光寺等8個郵電所,是一個擁有20多個職工的大支局。伍家村支局及下轄郵電所的進出口郵件和報刊均由永耒鐵路的火車發運,支局為此還專門設了一個押運員。
當時伍家村支局業務繁忙,主要是報刊發行、代理金融業務量特別大,業務收入也是耒陽市農村支局中最多的。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伍家村支局培養出了大量的精兵強將,在職業技能比賽中更是高手如云,讓人心服口服。在耒陽市郵電局每年表彰“發行能手”“攬儲狀元”時,伍家村支局都是占比大、分量重。那時候,伍家村支局被譽為耒陽郵電系統的“黃埔軍校”,內部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只要是在伍家村當過營業員和投遞員的,到哪個支局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只要是在伍家村當過支局長的,總會得到重用或提拔。”其實,事實也是如此。
如今繼續發力
耒陽市曾經號稱“湘南煤都”,2009年3月被列入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耒陽的煤炭資源“淪陷”后,湖南省白沙礦務局和新生煤礦也先后遷往耒陽市區,伍家村支局自然也是風光不再,早已由以前的管轄8個所,變成了現在的“光桿司令”。
耒陽是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故鄉,隨著煤炭經濟的逐漸衰落,耒陽市迅速轉型開發蔡倫竹海旅游風景區。蔡倫竹海主要景區集中在黃市鎮境內,擁有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竹林,被譽為“亞洲大竹海”和“天然氧吧”。長期以來,耒陽市郵政分公司與蔡倫竹海的淵源也很深,2010年10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梅蘭竹菊》特種郵票一套,當天,伍家村支局配合耒陽市郵政分公司在蔡倫竹海游客接待中心的前坪廣場舉行規模盛大的郵票首發式,為提升蔡倫竹海的知名度、美譽度,滿足廣大游客與當地群眾的集郵服務需求提供了全力支撐,受到了耒陽市委、市政府重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目前,伍家村支局員工正在與蔡倫竹海景區的運營方積極對接,洽談建設蔡倫竹海主題郵局的相關事宜,擬增添“郵政元素”,以便游客購買郵票郵品,提供加蓋紀念郵戳等服務。
2010年初,新生煤礦“退出江湖”后,湖南省煤業集團興源礦業公司“成功接盤”,盡管企業規模沒有以前大,但依然是伍家村支局服務的大客戶。興源礦業依舊是轄區內的報刊訂閱大戶,職工的工資代發也是交給伍家村支局。此外,興源礦業的采掘工人大量來自陜西、四川等地,他們的行李包裹往往都是通過郵政渠道寄遞的,伍家村支局便成了礦工和居民的“便民驛站”。郵政營業員莫偉是伍家村支局的老員工了,他在此工作了近10年,對服務情況了如指掌。他告訴筆者,礦里的礦工們遇到業務上的疑難雜癥都會找郵政咨詢,他肯定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于有些礦工因為不小心點擊鏈接造成扣費,他都會想方設法予以解決,以減少礦工兄弟的經濟損失。
“如今,伍家村支局還會隔三差五收到集郵發燒友收集百家姓郵品日戳加蓋的信函,每次我都會按照集郵愛好者的要求蓋上伍家村的郵戳,以滿足他們的心愿。”采訪中,莫偉告訴筆者。
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筆者已調離這里30多年。此次“故地重游”感受最大變化就是耒水岸邊黃市鎮石市村、黃泥江、上堡村都被新建的村民樓一棟棟拔地而起,把3個村都連接起來了,展示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石林客棧地處黃市鎮竹海村2組,是蔡倫竹海中心景區的一家民宿。經營者谷老板原來飄泊在外創業,在深圳打工時結識了一位河南姑娘,后來成家并生兒育女。2016年,谷老板一家子回到家鄉,把打工積累的幾十萬元資金并貸了一部分款搞起了這家民宿,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典型。采訪中,筆者正趕上竹海村2組的父老鄉親在石林客棧聚餐,是由每家每戶出資50元,攜家帶口一起吃中餐和晚餐,盡情享受鄰里之間的人情味和煙火味。當時,谷老板盛了一碗米豆腐送給筆者,并裝了一大碗給在此住宿的廣東游客品嘗。這碗米豆腐味道特別好,讓筆者吃出了《芙蓉鎮》里胡玉音做的米豆腐的美味。
谷老板告訴筆者:“長期以來,鄉里鄉親對伍家村支局的郵政服務都是贊不絕口。郵政是非常值得信賴的朋友,我與伍家村支局也在業務往來中,彼此關照對方、成就對方。”
自來水改造是黃市鎮改善民生、服務鄉親的民心工程,工程改造完成后又面臨水費收繳難的問題。此時此刻,伍家村支局主動與自來水廠的鄧老板聯系,利用網絡資源無償為全鎮居民代收水費,當作郵政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也免去了鄧老板的后顧之憂。伍家村支局熱情又周到的服務,贏得了鄧老板的充分信賴,他很快從外地其他金融機構轉入大筆資金存到伍家村支局,后來又辦理了其他多項業務支持郵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客戶。
2008年,得益于蔡倫竹海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黃市鎮雪峰竹藝加工廠應運而生。經過多年的打拼,李老板將自己的竹藝加工廠做成了黃市鎮鄉村振興項目的品牌,產品加工從原來單一的筷子拓展到了涼席、工藝品、玩具、牙簽等。李老板在生產用工中解決了部分鄉親的就業問題,為老百姓增收起了促進作用。如今,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李老板也成為了伍家村支局的優質客戶。
勞務外包投遞員伍小云是黃市鎮本地人,他在10年的投遞工作中竭力為父老鄉親做好郵政投遞服務,無論刮風下雨還是日曬雨淋,總是第一時間將郵件和報刊及時送到客戶手中。正是因為他的熱心腸,經常義務接送那些年紀大或行動不便的老年客戶辦理業務,贏得了很好的口碑。也是因為投遞質量過硬,他的校園報刊發行在耒陽郵政處領先位置。學校領導對他非常信任,將教師工資也由其他金融機構轉由伍家村支局代發。
伍家村支局支局長劉燕是今年7月中旬走馬上任的,她很快進入角色,帶領支局員工對周邊的商戶、大客戶、村組干部及黃市鎮七站八所等進行了重點走訪,以贏得廣大客戶更大的支持。在她眼里,鄉村振興是一幅美麗的畫卷,郵政企業一定要竭力做好服務老百姓的文章,并針對服務礦區的特點持續做好興源煤業的金融類、郵務類業務的優質服務。她說:“長久以來,伍家村支局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我將與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繼續發揚優良傳統,為耒陽郵政的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