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網絡達人采風萬芳園:鏡頭里看 “綠色農業的詩和遠方”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涂瓊報道 4月23日,衡陽市祁東縣委網信辦聯合縣互聯網協會組織30余名網絡達人走進縣互聯網協會理事單位——萬芳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探訪這家以“純天然、綠色化、科技感”為標簽的現代農業種苗基地。在標準化育苗棚與試驗田里,達人們沉浸式體驗了從種苗培育到技術創新的全鏈條,揭開了“一棵苗”如何撐起“大產業”的奧秘。
綠棚育苗:科技浸潤“天然襁褓”
踏入標準化育苗棚,撲面而來的是濕潤清新的空氣,整齊排列的穴盤中,紅薯苗、辣椒苗等蔬菜幼苗正舒展新葉,葉片上的露珠折射著自然光,印證著“純天然培育”的理念。“我們拒絕化學激素和轉基因品種,每一株幼苗都生長在‘天然襁褓’里。”
技術人員一邊展示由腐殖土、珍珠巖、椰糠等天然材料配比而成的育苗基質,一邊介紹道:這里采用智能溫控系統卻不過度干預,白天依靠通風口引入自然風,夜晚借助遮陽網保留晝夜溫差,模擬露天生長環境。從抗病性強的“湘研辣椒苗” 到口感綿密的 “濟薯26紅薯苗”,萬芳園每年精選50余個非轉基因品種進行培育,確保從根系到莖葉的健康生長,每年為全國各大蔬菜基地輸送8000萬株優質種苗。
跨界嫁接:苗株煥發“科技新生”
在試驗示范基地的嫁接專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植物跨界手術” 吸引了達人們的目光:技術人員手持專用嫁接針,刺入葫蘆瓜或南瓜砧木頂端中心,形成深度約0.5厘米的垂直插孔,以“零誤差”角度將西瓜苗接穗插入砧木插孔,整個過程如外科手術般流暢。“這種‘單針插接法’是我們改良的核心技術。公司負責人解釋,通過葫蘆瓜、南瓜根系發達、抗逆性強的特性與西瓜苗果實甜美的優勢結合,不僅能增強西瓜植株對土壤病蟲害的抵抗力,還能通過砧木根系吸收更多微量元素,提升果實營養價值。
達人們現場體驗插接操作,盡管動作生疏,但親眼見證了“一棵苗”如何通過科技賦能,獲得更強的抗逆性與產量潛力。據了解,這種創新插接方式讓西瓜苗成活率穩定在92%以上,結出的西瓜不僅保留原有甜度,維生素含量提升了30%。”如今,萬芳園每年培育的跨科屬嫁接苗已超2000萬株,成為不少高端果蔬基地的 “定制款”。
春園蓄勢:花果靜待“時光釀甜”
穿過育苗區,達人們來到果園。4月的果園里,雖未見累累果實,卻處處是“希望的伏筆”。陽光玫瑰葡萄架下,新抽的藤蔓上掛著淡綠色的卷須,如少女的發絲輕盈舒展;藍莓園里,翠綠的葉片間,鈴鐺狀的白色小花正次第綻放,引來蜜蜂嗡嗡采蜜;火龍果的莖稈上,褐色的芽點密密麻麻,像撒了一把芝麻。“4月是花芽分化的關鍵期。”負責人輕輕撥開一片肉質莖,“我們正在控水控肥,讓它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最快6月才能看到第一朵花苞,從開花到成熟還要經歷100多天呢。”漫步果園,腳下的野草隨風搖曳,卻不見除草劑的痕跡。“我們用生草栽培法,草長得太高了就用割草機剪短,腐爛后化作綠肥。”負責人彎腰撿起一片落花,“你聞聞,這是自然的清香,急不得、催不得,農業本該這樣慢慢‘養’。”
榮譽鑄魂:數據丈量“綠色堅守”
參觀結束時,達人們在公司榮譽墻前駐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三星級休閑農業莊園”“科研推廣示范基地” 等牌匾下,藏著一串數字密碼見證著萬芳園的綠色堅守:12人專業技術團隊每月下鄉服務超20次,300畝試驗田每年淘汰20余個抗性弱、口感差的品種,累計帶動10萬農戶實現綠色種植、畝均增收超2000元,為周邊50余名百姓提供就業,平均每人每年增收4-5萬元。“我們不做一錘子買賣,而是要讓農戶跟著苗一起成長、一起走向美好生活。”公司負責人的話道出企業哲學——從精選基質到生態種植,從技術創新到全程服務,萬芳園用科技與綠色為農業“筑基”,讓每一株幼苗都成為鄉村振興的“希望種子”。
采風結束時,一位網絡達人感慨:“在萬芳園,我看到了現代農業的溫度——不是對產量的盲目追逐,而是對土地的敬畏、對自然的尊重。當科技與綠色握手,田間地頭就會生長出真正的‘金山銀山’。”隨著祁東縣互聯網協會 “理事單位”等新身份的加持,這家扎根鄉土的農業科技企業,正以“種苗”為筆、“科技”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勾勒出濃墨重彩的綠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