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栗江電灌站:抗“旱”備戰,織密“保水網”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王斌報道 入夏以來,衡南縣栗江電灌站以“保民生、保農業、保灌溉”為使命,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和群眾,多措并舉抗旱備戰,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投身抗旱保供一線,通過構建全鏈條農灌服務體系,持續為灌區內7萬多畝農田灌溉和種養基地保駕護航。
黨旗飄揚,組建抗旱備戰“突擊隊”。栗江電灌站黨支部迅速響應上級和服務區域鄉鎮(街道)黨委號召,及時制定抗旱備戰專項措施,組建了一支黨員抗旱備戰“突擊隊”奔赴各條渠道和田間地頭。為精準掌握旱情,栗江電灌站主動對接各鄉鎮(街道),創新推出“田間辦公”“渠道志愿服務”模式,深入一線摸排用水需求。目前已走訪村組、合作社、農業企業及種養基地41個,覆蓋群眾800余人次;針對村組單元,逐村摸排排灌用水需求。同時,“突擊隊”黨員放棄周末休息,頂高溫連續奮戰,完成泵站各類高壓電氣、機械及自動化設備的全面檢修工作,確??购禃r設備“調得出、用得上”,為灌區供水構筑堅實保障。
創新機制,跑出抗旱備戰“加速度”。面對灌區渠道點多面廣、分布密散的實際與搶抓農時的緊迫任務,栗江電灌站以供水提速、巡檢提質、應急提效的“三優三快”創新服務機制和“網格化”包聯機制為抓手,推動管理服務效能持續轉化為抗旱保水的務實成效。在抗旱工作中,供水提速,開辟綠色通道:推行“當日申請、當日通水”無縫服務機制,優化農村排灌供水流程,使抗旱用水審批效率顯著提升;巡檢提質,夯實服務根基:聚焦群眾需求,建立完善服務臺賬與監測體系,為精準掌握旱情、快速響應問題提供支撐;應急提效,響應快速高效:為抗旱制定了供水應急機制,提早準備供水搶修物資和設備,提高故障搶修應急響應效率。同時,黨員積極發揮“領頭羊”作用,對灌區內2條高、低干渠、11條支渠、3條斗渠,共計83公里渠道“拉網式”全面巡查,及時進行清理和維護,并檢查保養灌溉閘、電動閘共計103座,及時恢復渠道的輸水能力,提升灌溉效率。此外,在抗旱工作中,針對區域廣、灌區散、供水“點多、面廣、線長”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優化管理機制,實行動態服務、精準施策,對近年來新增需要供水的合作社、農業企業和種養基地,安排專人上門對接用戶,切實提升了農戶用水獲得感。
部門協同,織密抗旱備戰“保障網”。栗江電灌站立足“抗大旱、抗長旱”目標,著力強化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科學調度。通過聯動灌區內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合作社、農業企業和種養基地等單位,搭建灌區旱情信息共享平臺;開通“物資應急通道”,聯系上級物資部門緊急調配有關設施設備,優先保障重點區域用水;并與供電部門協同設計“水電一體化”方案,保障灌溉供水的用電需求,切實提升灌溉效率。這一系列精準有力的舉措,有效提升了抗旱保灌能力,為守護灌區糧食安全和民生用水構筑了堅實保障。
當前,在栗江電灌站灌區廣闊的田野間,黨員胸前的黨徽在翠綠秧苗中閃動。他們引來的清泉,流進干渴的農田,也滋潤著百姓的心田。這流淌的清水,是抗旱保收的希望,更是黨員干部為民解憂、不忘初心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