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耕”新 輕便插秧機解鎖丘陵春耕新可能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王倩雯報道 大地回暖,萬象“耕”新。眼下正是大新縣各鄉(鎮)春耕生產工作的關鍵時期,近日,記者來到衡陽縣金溪村的山區,只見農機手操控著一臺銀色的輕便插秧機穿梭在小丘田里,不一會兒,原本空曠的水田就披上了一層“綠裝”。
正在田間忙碌的這臺2ZS-4300/6238手扶式輕便型水稻插秧機可不簡單,它是衡陽安合農業公司與大型農業機械廠攜手打造的智慧結晶。在市供銷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這款插秧機帶著使命而來,正以高效性能刷新著山區春耕的“進度條”。
丘陵地區,地塊零散破碎,大型農機在這里就像“巨人進了小巷”,施展不開。但這臺插秧機卻像專為這片土地而生的“田間精靈”:機身僅有65公斤,輕巧靈動,適配9寸×4行與7寸×6行兩種規格,不足1米的轉彎半徑讓它在狹窄田埂間游刃有余。而且它干活效率超高,每小時能完成2畝以上的插秧作業,比傳統人工快了10倍不止,單臺一年作業面積可達750畝,徹底打破了困擾丘陵地區許久的“小田難機械化”困境。
在金溪村的實操現場,田埂邊擠滿了躍躍欲試的農戶。村民陳門貴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握住操作桿啟動機器。看著第一排秧苗整齊地插入泥土,他滿心歡喜:“我家田在山坡上,以前插秧,全家老小累得腰酸背痛。現在好了,兩個人就能輕輕松松搞定!”
農技專家介紹,當秧板遇到石塊等障礙物時,設備會自動觸發離合系統,立即切斷動力傳輸,避免機械部件損傷和空蔸情況。同時,秧機底部采取浮板設計,既能防止深泥腳田陷機情況出現,又可順勢把田拖得平,更有利禾苗生長。熟練操作后,單機日均作業效率可達15—20畝,填補了高速插秧機的作業盲區,是丘陵、個體農戶增產提效的關鍵工具。
為了讓更多農戶熟悉這款新農機,春耕期間,衡陽縣供銷合作社和衡陽安合農業公司把培訓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開展手扶式插秧機現場作業培訓活動。培訓采用“田間即課堂”模式,邀請技術專家圍繞機械調試、秧盤裝載、路徑規劃等環節展開系統講解,并針對土壤墑情、水深控制等實際問題與農戶進行經驗交流,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生產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