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以人工智能之智,鑄強國發展之基
在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聚焦人工智能發展與監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朝著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這為人工智能在新時代的奮進征程指明了方向,賦予了新的使命。
堅持自立自強,是攻克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定海神針”。科技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與關鍵核心技術是立足的根本。我們必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持續深耕基礎研究,向高端芯片、基礎軟件等“卡脖子”難題發起沖鋒,構建自主可控、協同運行的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系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挺起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脊梁。就像“嫦娥”奔月、“蛟龍”入海,憑借自主研發的技術,在浩瀚宇宙與深邃海底留下中國印記,人工智能領域也需這般自立自強的精神,開辟屬于自己的天地。
突出應用導向,是釋放人工智能巨大潛能的“金鑰匙”。我國數據資源海量、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肥沃土壤。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讓疾病篩查更精準高效;在交通領域,智能交通系統緩解擁堵,提升出行體驗;在工業制造領域,智能制造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從田間地頭到繁華都市,從傳統產業到新興業態,人工智能正以其獨特優勢,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推動健康有序發展,是護航人工智能行穩致遠的“壓艙石”。人工智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潛藏著風險挑戰。虛假信息傳播、個人隱私泄露、倫理道德爭議等問題不容忽視。我們要把握發展趨勢與規律,加緊完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應用規范與倫理準則,構建全方位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體系,讓人工智能在安全、可靠、可控的軌道上疾馳。只有筑牢發展底線,才能讓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更好地造福人類,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是拓展人工智能發展空間的“助推器”。人工智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愿與世界攜手,幫助全球南方國家提升技術能力,彌合全球智能鴻溝。通過加強發展戰略、治理規則、技術標準的對接協調,推動形成全球治理框架與標準規范,讓人工智能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人民。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進步,共同開啟人工智能造福人類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已經涌起,我們要以自立自強為帆,以應用導向為槳,以健康發展為舵,以國際合作為翼,在人工智能這片廣闊海洋中乘風破浪,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的科技力量,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