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尾款7240元未支付,衡東法院線上遠程化解裝修糾紛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李作璕 記者唐家華報道 “辛苦你了!”被告劉某為法官的耐心化解糾紛表示感謝。近日,衡東法院通過微信聯系成功調解一起裝修合同糾紛,遠在上海的被告劉某即時通過轉賬兌現調解協議,雙方糾紛得以高效實質性化解。
原告某裝飾公司訴稱,2021年5月其與被告劉某簽訂《施工合同書》,約定原告為被告新購房屋提供裝修服務,合同總價款為144800元。原告完成施工后,經核算實際工程價款為139671元,被告尚有7240元一直未支付,經協商無果后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支付欠款及利息并承擔案件受理費。
承辦法官認為被告已經支付了大部分款項,小額余款不肯支付,又沒有先行調解成功,應該事出有因。在電話直接聯系不上劉某的情況下,承辦法官用手機給其發送了一條短信,告知其原告的主張、開庭時間以及如不到庭的法律后果。劉某收到信息后立即回了電話,告知承辦法官,自己目前在上海上班,回來參加訴訟極不方便,之所以欠部分款項是因為裝修有瑕疵,之前自己與公司有過協商,后調解員也組織了調解,但沒有達達一致意見,自己希望法官能夠實地調查,給出合理化解方案。之后劉某加了法官微信,提供了房屋裝修瑕疵位置的照片。承辦法官將該情況反饋給原告公司,但公司回復已經整改。在征得劉某同意后,承辦法官要求公司派人現場查看予以核實。公司查看后反饋,確實沒有整改到位,并表示同意調解。
考慮到被告劉某遠在上海,往返訴訟成本較高,承辦法官先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向雙方耐心釋明法律規定及訴訟風險,引導雙方從減少訴累的角度出發,尋求和解方案。經多輪溝通,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即被告劉某同意一次性支付5000元化解糾紛,瑕疵問題由自己解決,原告放棄其他訴訟請求。遠在上海的劉某當日通過轉賬兌現全部款項。雙方均為法官的耐心高效調解點贊和感謝。
近年來,衡東法院始終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秉持“小案不小辦”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