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云集街道:“1+4+3”工作法“一站式”解決矛盾糾紛“疑難雜癥”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成園春報道 “盼了這么久,終于拿到了補償金,多虧你們幫忙調解。”近日,衡南縣云集街道王貴誠調解室調解員王貴誠收到某社區居民的致謝,感謝他幫自己拿到被解約補償所做的工作。據了解,2024年6月,歐某突然收到公司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既然是用人單位提出來的,是不是應該給我一些補償?”被辭退的歐某十分著急,先后向多個單位尋求幫助,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決方案,但用人單位一直不愿意支付解約補償金。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歐某來到王貴誠調解室請求幫助解決問題。在黨工委高位推動、各相關職能部門以及人民調解員全力配合下,問題最終得到有效化解,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歐某拿到了期盼已久的1.54萬元勞務補償金并按政策申請失業補助金。
近年來,云集街道堅持把黨建和新時代“楓橋經驗”相結合,充分運用“一個體系”+“四種力量”+“三訪制度”的“1+4+3”工作法,凝聚矛盾糾紛化解合力,打造多元解紛新格局,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建強“一個體系”,統籌引領護穩定。圍繞實體化運作、專業化保障、一體化聯動的工作理念,構建“1+1+23”的矛盾調處體系。將云集街道綜治中心打造為多元化“一站式”糾紛服務中心,指導李容調解室、王貴誠調解室以及23個村(社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對全街道的重大矛盾糾紛精準預警、精準研判,組織平安法治辦、司法所、云集派出所等有關部門參與調處,讓群眾訴求一扇門進出,矛盾糾紛一攬子調處。
盤活“四種力量”,矛盾化解見實效。第一,堅持用好用活屋場懇談會這一把基層治理“金鑰匙”,讓各方意見充分交流、各方訴求充分表達、各方利益充分協調。第二,將轄區劃分成79個網格,充分發揮片組鄰“三長制”作用,讓百姓把矛盾糾紛、民生訴求等社情民意在“網格內”反映出來。第三,設立8個義警工作站,佩戴可發光巡邏袖標的“云集義警”,每天深入商業街區、背街小巷,共同參與巡邏安防、隱患排查、糾紛調處、法治宣傳等工作,將各類可能轉化為警情的風險隱患消化在萌芽狀態。第四,根據街道矛盾糾紛的性質、人員數量、風險隱患的高低等,設立矛盾調處、安置遺留問題、人社問題三個專班,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有“找個說法”的地方。2024年以來,街道累計化解糾紛約600件,調處成功率達98%,真正做到了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落實“三訪制度”,凝聚合力強保障。針對網格、村(社區)摸排出的矛盾糾紛和群眾信訪問題,街道主要領導或聯村干部下到基層開展調研和協調處理,使問題在老百姓家門口得到解決;針對反映的不同類型問題,信訪聯席會議進行研判和分析后,指定對口部門進行妥善處理,采取“一聯一”“一聯多”等形式,組織部門同志與群眾“結對子”,確保矛盾不激化、問題不上交。同時,在全街道23個村(社區)建立信訪代訪代辦點,實行齊抓共管、群防群治,推動轄區信訪事項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化解,有效避免重訪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