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暉區推行全域河長制,守護一城“清澈水”
衡陽新聞網訊(通訊員:唐蘭榮)秋日的珠暉,天高云淡,瓦藍的天空下,碧綠的湘江水清澈奔流。
一艘巡航船,載著各級河長,集中從泰梓碼頭出發,沿湘江向耒水航行,開始了一天的“巡河之行”。他們仔細察看著河面、岸邊,重點關注“河湖四亂”問題以及妨礙河道行洪的突出問題。陽光下的河面泛著粼粼波光,倒映著岸邊的綠樹藍天,每一程都是風景。這是珠暉區在衡陽市首推區級河長集中巡河中的一個剪影。
作為衡陽中心城區的珠暉區,湘江環抱、耒水曲廻,河道總長達93公里,河岸線總長達104公里;境內另有石頭港、蜈蚣河等小河流7條,河道總長達53公里。
近年來,珠暉區把全面推行河長制作為“一把手工程”,不斷強化“一盤棋”思想,筑牢水利項目“安全堤”。重點推動湘江、耒水防洪保護圈治理工程達標建設,洪災風險顯著降低,周邊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大幅改善。“近年來,湘江河防洪堤不斷延伸和加固,湘江河邊村莊的防洪堤都已改造完成。”種植大戶資云華介紹,茶山保護圈防洪標準由過去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徹底解決珠暉北片受洪澇災害影響的重大隱患。近三年來,共完成水利項目投資1.96億元,治理堤防15.6公里,山塘清淤改造530口,河道、水渠清淤疏浚和改造80.6公里,筑牢了防洪保安和糧食生產安全屏障。
2022年完工的耒水防洪保護圈達標建設項目
與此同時,珠暉區推進“黨建+河長制”模式,織好集中巡河“治理網”。將黨支部建在河流上,以“黨建引領、五聯共建”(組織聯建、黨員聯管、黨群聯心、部門聯治、上下聯動)為載體,讓黨員帶頭參與河道日常保潔、巡查以及河道采砂、電魚等涉水案件的監督、巡邏、治理。截至目前,已打造了湘江碧水聯合黨支部、耒水碧水聯合黨支部、石頭港河碧水聯合黨支部三個示范點。并充分發揮“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河長+河小青”“河長+衡陽群眾志愿者”“河長+企業”“河長+鄉賢”“官方河長+民間河長”的作用,形成全民愛河護河的社會效應。今年以來,該區總河長開展巡河6次,示范帶動三級河長巡河2400余次,巡河打卡率達95%以上,整改問題54個,整改率100%。22名民間河長,共開展水環境各類宣傳講座20場,巡河監督300多人次,上報問題24個,全部得到有效解決。開展“垃圾清零”“清河凈灘”專項保潔行動30次,奏響了政府、群眾聯手治水、聯動護河的新樂章。如今,湘江、耒水珠暉段水質均值全部達到II類水質以上,轄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此外,珠暉區還按照“一河一景一特色”要求,堅持水經濟、水文化、水景觀“三位一體”推進,持續深化“最美幸福河湖”打造。石頭港“桃紅柳綠”、東陽渡港“渡口風韻”等涉河景點,雙水灣、金甲湖、三潭印月已成為鄉村旅游網紅打卡水景觀勝地。幸福河湖建設不僅改善了全域生態環境,帶來了沿岸產業之變,也開辟了鄉村旅游的新天地。每到節假日,來鄉村觀光的“城里人”絡繹不絕。“河水清了,岸邊美了,來玩的人也多了。”談起村里環境的變化,村民唐小紅臉上泛起笑容。“農家樂”“鄉村民宿”“鄉村土特產”給村民們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