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紅雁城——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創二星級文明單位紀實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劉燁報道 今年以來,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以衡陽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創建“市級文明單位”為重點,以服務群眾滿意為目標,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開展“志愿服務鄉村行”等文明實踐活動,一抹抹“志愿紅”盛開在蒸湘大地,文明之花紅遍了雁城。
全員參與,播文明之種
在服務初心推動下,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創二星級文明單位”今年全面啟航。為此,該中心成立了以賀衛紅主任為組長,分管副主任為副組長,班子成員和機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爭創文明單位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衡陽市委宣傳部文明單位測評體系》,制定了《衡陽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逐級分解、逐項落實創建工作。
“不創則已,創則必成。”主要負責人賀衛紅同志要求結合中心工作實際,創出農業服務特色。將創建任務分解到每位科級干部,創建任務清單分解到各科室、各部門,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并加強與省、市農業農村部門以及鄉、村農技站(所)的協作,形成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創建格局。
同時,全中心還形成了以上率下,班子成員帶頭創建的良好氛圍。班子成員帶頭講黨課,帶頭公開“四有”承諾,帶頭發表學習心得、調研文章,帶動全局干部職工開展輔導學習10余次,在干部職工中掀起學理論的高潮,為全中心黨員干部樹立了政治標桿、思想標桿和行動標桿。中心還建立了每周五專題學習制度,結合專題學習教育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及農業服務技能,幫助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取得了明顯成效。
此外,市農技服務中心還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設考核辦法,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及時加強檢查和督導,實行“一月一督導,一月一通報”制度,將創建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
鄉村振興,澆文明之花
農業技術服務扎根農村、面向農業,推廣的技術好不好,服務優不優,農民朋友最有話語權。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全中心共56名在職職工全部注冊加入了志愿服務組織,出臺了實施《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文明創建積分考核辦法》,對志愿服務等創建工作進行積分管理,實行責、權、利、獎、罰相結合,激發全員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中心還組建了專家志愿服務團隊,并公布了線上聯系方式,點對點開展農技志愿服務。目前為止,在23個鄉鎮開展各類技術培訓和教學示范百余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5萬余份,直接惠及群眾近8000人次,累計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和抗災防災減災技術服務面積近10萬畝。
在衡山縣白果鎮為決楚南橋社區部分村組飲水和“斷頭路”等難題,中心多方想辦法籌資180萬元,從白果鎮自來水廠引水,鋪設自來水管道和污水排污管網,讓10多個村組上千村民飲上安全水,過上了安居幸福生活,讓該社區瓦屋組村民盼望已久的1.3公里“斷頭路”終于硬化通車。
今年以來,中心領導多次帶領專家深入12個縣市區田間地頭,組織志愿服務隊伍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推動農作物應播盡播、應收盡收。全年共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鄉村行”文明實踐活動30多場(次),僅在衡南縣近尾州蓮湖灣生態農莊舉行的一場農產品直播帶貨活動中,就吸引了數十萬粉絲的關注,帶貨一百多萬元。今年7月,組織開展了“志愿服務鄉村行,結對幫扶促振興”活動,技術骨干和志愿者為衡南縣泉湖鎮康源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的水果種植基地,送技術、送服務,還把10噸化肥和科技培訓送到田間地頭。中心還開展了免耕播種、水稻種植水果修枝等實用農業技術講座50余次,采取“網絡線上”和“田邊地頭課堂”兩種形式授課,培訓黨員干部8萬余人次,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等3000余人,有效解決了農村教育“最后一公里”問題。將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村舍院落、村鎮集市,與農民面對面交流,專家邊講邊干,隨時為群眾答疑解惑;把講技術和講故事結合起來,變單一教育培訓為生動節目和綜合服務,融價值引領、公益實踐、文化創建于一體,使村民在享受科技服務的同時感受和諧友善的文明鄉風。
此外,中心還組織黨員志愿者進村入戶,宣傳普及綠色環保、垃圾分類等知識,和村民志愿者一同參與村容村貌、環境衛生整治,使群眾親身體驗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快樂;建立生態農業發展模式,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與綠色示范區建設;扶持一批生態茶園、放心菜園和精品果園,積極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截止到9月底,共完成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種植綠肥、有機肥替代化肥、農機深松整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肥一體化等核心技術推廣面積2279.262萬畝次,實現了衡陽市轄區內所有耕地全覆蓋。創建各類示范區249個,示范面積23.5045萬畝,建立減肥增效示范片26個,其中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片17個,示范面積10.3645萬畝,綠肥示范區223個,面積13.14萬畝。
春華秋實,結文明之果
如今,走進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辦公大樓,處處都能感受到一股清新文明之風,干凈整潔的地面,每個辦公室內都有漂亮的綠色植物。無論是在大廳、會議室,還是在辦公室、活動室,到處都能看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標語,以及衡陽市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事跡宣傳欄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已深入人心。
道德講堂是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加強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今年來,該道德講堂已經舉辦了四次,每次的講座都讓大家受益匪淺。在這個大講堂里,大家不僅聆聽專家教授的講座,還分享了中心員工助人為樂的愛心故事,了解了吳仁寶、牛玉儒等先進人物事跡。在這個大講堂里,大家齊誦經典,一起唱紅歌,處處洋溢著正能量。如今,這種正能量正在內化為全中心干部職工的精神追求。
此外,中心還利用“道德講堂”舉辦了學歷提升活動、優秀職工學習經驗交流會。特別是對取得學歷和職稱的五名職工及時進行轉崗,極大地激發了在工勤崗工作的職工學習積極性。今年,在市區許多地方都能看到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他們或是在十字路口引導交通,或是在背街小巷撿拾垃圾,他們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加干凈、更加文明。
近年來,中心涌現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如愛崗敬業的王際香、誠實守信的吳愛華、助人為樂的夏紹邦、孝老愛親的莊雪晴,他們是中心評出的道德模范,這種濃濃的創建氛圍不僅提高了大家的文明素質,最重要的是,升華了精神需求。春節里的讀書競賽、元宵節的乒乓球賽、中秋節的拔河比賽、重陽節的離退休職工座談會,幾乎在每個傳統節日里,中心都組織職工文化活動。
砥礪奮進譜新篇,文明之花結碩果。近年來,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無一人參與“賭、毒、黃、邪”活動,無一受到過黨紀、政紀處分和治安刑事處罰。中心連續多年被省、市主管部門評為先進集體,被市農業系統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中心主任賀衛紅表示,在文明素質的建設上,文明創建僅僅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