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崇左:“邊關紅城”扮靚綠色生態家園 “南疆國門”拓展對外貿易新局
編者按:“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胸懷“國之大者”,踔厲奮發,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在中華大地不斷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為立體展現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時代》系列主題報道,邀您和我們一起走進城市深處,感受十年巨變,看各地不負偉大時代、筑夢追夢繪就的壯美畫卷。
央廣網崇左9月3日消息祖國南疆好山水,八桂風土潤紅城。成立于2003年8月的崇左市,是廣西最年輕的設區市,是全國壯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
崇左邊境線長533公里,占廣西陸地邊境線一半,轄區有國家一類口岸5個,是中國通往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掩映在山林綠樹間的崇左市區(央廣網發 梁章暉 攝)
十多年來,崇左弘揚紅色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守護邊疆安寧;借力生態資源,厚植綠色理念夯實發展根基;立足邊境優勢,推進開放發展做強邊貿經濟。截至2021年底,崇左進出口總額連續13年、出口總額連續15年在廣西排名第一,并連續7年入圍“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深入挖掘紅色資源 老區顯活力換新顏
“十年前,新聯村產業很單一,以糖料蔗種植為主。后來,村里發展了紅色旅游產業,年輕人聚在一起,挖掘紅色資源,共同研究如何發展紅色旅游。”崇左市龍州縣新聯村“第一書記”韋巍說。
新聯村甫茶屯內干凈整潔,隨處可見紅色文化的印記(央廣網記者 羅蘭 攝)
龍州是紅八軍的故鄉,是龍州起義發源地。韋巍所說的紅色旅游產業,主要是依托紅軍路發展起來的紅軍古道景區。這條紅軍路曾經是革命先輩往返百色與龍州之間的交通要道,蜿蜒盤旋,狹窄崎嶇,全長4公里左右。
2017年以來,龍州縣以“重走紅軍路”為主題推動紅色旅游。當時,這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旅游項目相對單一,年平均接待游客約1萬人次。
2021年,龍州縣籌措2.3億元資金對該景區進行改造,建設龍州紅軍古道景區,景區融合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族文化等,規劃了紅軍古道、天琴壯寨、龍州觀堂等多個建設項目。今年5月至8月試運營期間,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該景區接待游客近1.5萬人次。
紅軍古道起于上龍村水隴屯后面的水庫旁(央廣網發 梁章暉 攝)
龍州縣的革命遺址、紀念場館等紅色景區大部分免費開放,以公益性紅色教育為主,主要通過附屬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十年前,新聯村還處在“老、少、邊、山、窮”的困境中,這幾年,通過發展紅色旅游,村民有了做小生意、務工等增收渠道,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我們主要是種甘蔗,年收入才1萬多元?,F在,我在景區的制衣車間工作,每個月收入近2000元。愛人也在鄉里的企業務工。”新聯村村民農美勘說。現在,農美勘和愛人在家鄉務工,工資收入可達5萬元,她家還種了8畝糖料蔗,家庭年收入近7萬元。
新聯村村民在紅軍古道景區的制衣車間趕制服裝(央廣網記者 羅蘭 攝)
龍州縣現存革命遺址和新建紀念場館共有45處。龍州起義紀念館、紅八軍軍部舊址自開館以來,每年平均接待100萬左右的游客。近年來,崇左在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方面不斷推陳出新。龍州原來主要以保護維修革命遺址、建設紀念場館等為主,現在結合鄉村振興推出紅色旅游路線,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當地革命文物創意產品開發,讓紅色革命文化“活起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們會深挖、延展紅色文化,通過‘紅色文化+鄉村振興’‘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等形式,讓龍州的紅色文化更深入人心,更有影響力。”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館長、龍州縣文化旅游和體育廣電局副局長李敏說。
綠樹環繞城鄉庭院 碧水潤城扮靚邊城
秀麗的喀斯特山脈,蜿蜒的清澈江河,開闊的田園風光,說到生態美,崇左有先天優勢。
然而,自崇左建市以來,隨著城市建設逐步推進,城區地形、地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逐步突顯。
如何打通城區水系的“任督二脈”,使城區水系“活”起來?2016年以來,崇左大力實施城區生態水系修復工程,引水入城,使城內綠地、水系同城外河湖有機連接。隨著工程的推進,崇左盤活了原有的湖體公園,把“死水”變成“活水”,還新建了眾多湖體公園、“口袋”公園等,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
崇左市區綠樹環繞,碧水潤城(央廣網發 梁章暉 攝)
“十年前,崇左城區面積比較小,綠地也少。如今,城區的公園從4處增加到35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8.6平方米增加到21.09平方米,這個指標在全區排名第二。”崇左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園林科科長董明亮說。目前,崇左市在建的公園還有13個,小微綠地27個。
新和鎮距崇左市區28公里,村民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吃上了“旅游飯”。
在江州區新和鎮黑水河畔,村屯、民宿、田園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央廣網發 江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岑漢華是新和鎮卜花村的獨居老人,今年61歲,住一棟三層小樓房。他的屋里屋外干凈整潔,門前種滿了花草。2021年10月,村里發展民宿項目,他率先報名,騰出3間空房開民宿,并帶動附近8戶村民一起參與。
“裝修沒花一分錢,政府聯合企業幫我們辦,我們負責做好服務,整理好衛生,收入我們得80%。”岑漢華開心地說。
卜花村近幾年村容村貌發展對比圖,變得漂亮整潔的卜花村發展了不少民宿(央廣網發 江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卜花民宿年運營額近70萬元。在卜花民宿的帶動下,我們村集體和村民合作建設民宿項目,目前正在裝修,明年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8萬元左右。”新和鎮卜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娟說。
憑借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對旅游產業的合理規劃,2021年,新和鎮總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收入2億元。
新和鎮是崇左借助生態優勢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龍州縣金龍鎮,壯族阿妹在表演天琴彈唱(央廣網發 崇左市文旅局供圖)
大新縣德天跨國瀑布是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央廣網發 崇左市文旅局供圖)
近年來,崇左實現文旅與鄉村融合發展,文化旅游品牌數量和影響力均位于廣西前列。2021年,崇左接待游客總量超4289萬人次,較2012年增加了3倍多;旅游總收入超427億元,較2012年增加了5倍多。
南國口岸經貿繁榮 拓寬邊民增收渠道
多年來,崇左市發揮“國門城市”的優勢,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扛起“一帶一路”南向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的重任。
“傳統膠合板生產企業,5萬立方米年產量,需要200多名工人,我們年產量是他們4倍多,員工數差不多。傳統生產企業,工序有20多個,我們工序只有4個。”在中泰崇左產業園,崇左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禮成說。
崇左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程機械化生產(央廣網記者 羅蘭 攝)
中泰崇左產業園建于2004年,目前入駐190余家企業,其中規上工業企業68家,已形成糖業循環經濟、新材料、泛家居等產業鏈。2021年,該產業園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25.08億元,同比增長28.9%。
在“請進企業”的同時,中泰崇左產業園還積極“走出去”,與泰國的泰中羅勇工業園、莫拉限府經濟特區、洛加納工業區和暹羅東方工業園等園區結成兄弟園區,形成“兩國多園”友好合作發展的格局。這是廣西和崇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崇左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加快口岸經濟帶建設,有力推動崇左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憑祥友誼關口岸,通關車輛常年川流不息。
“我們企業年貨運量9000車左右,友誼關口岸實現卡口智能通關模式以后,車輛在途即可報關,便利、快捷,我們整體運輸成本降低了10%左右。”廣西華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光華說。該公司于2010年落戶憑祥,是憑祥綜合保稅區首批入駐企業。
在友誼關口岸,準備通關的貨車司機在進行人臉識別(央廣網發 崇左片區管委會供圖)
近年來,友誼關口岸實行全信息化智能通關模式,通關時間大幅壓縮,車輛進出卡口通行時間從原來平均5分鐘縮減至平均30秒鐘。2021年,友誼關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全國領先,通關貨值、貨車數量等指標位列廣西第一。
友誼關口岸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的陸路門戶。疫情期間,該口岸在廣西邊境陸路口岸中首創進出境貨物吊柜甩掛“非接觸”交接通關模式,成為全國沿邊地區唯一始終常態化通關的口岸。
“作為崇左外貿進出口的主通道,在這十年的發展中,友誼關口岸起到外貿進出口穩定器的作用,服務了全國。”崇左市商務和口岸管理局局長張肇說。
十年來,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中國(崇左)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一批國家級開放平臺相繼落戶崇左。崇左片區掛牌成立三年來,累計新設立企業3300多家,外貿進出口總額3680億元,占廣西外貿總量1/4以上。
邊貿經濟的蓬勃發展,是崇左奏響的時代強音,給邊民也帶來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柳班村曾經是憑祥最大的貧困村,2019年以來,該村黨員帶領群眾,先后成立運營5個專業邊貿合作社,圍繞“支部引領+邊貿合作社+富民車間+落地加工”的主線大力發展產業,抱團發展。
“2020年,我和愛人都加入了邊貿合作社,每個季度都有分紅,加上其他收入,家里年收入8萬元左右。”柳班村村民韋堅說。十年前,韋堅家里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傳統種養,年收入3萬元。
“目前,5個邊貿合作社共吸收社員2439人,每戶至少有1人入社,實現了家家參與合作社、年年有分紅的共富局面。”柳班村黨總支部書記李衛祖說。
邊民在憑祥三諾跨境電子產業示范園的生產車間工作(央廣網發 崇左片區管委會供圖)
興了產業,富了邊民。崇左搶抓機遇,趕超跨越,口岸經濟釋放“新動能”。目前,崇左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廣西二分之一以上,是全國邊境貿易第一大市。
建設現代化南疆國門城市,做足“邊”的文章,崇左正以最年輕的姿態,踔厲奮發,行穩致遠。